N0. 83 擇 食 篇

第四代復興的上海雪園
The Fourth Renaissance of Shanghai Winter Garden

* 上海雪園正門
* 筆者夫婦及好友

 三月中旬,在金山灣區中半島,老牌上海餐館「上海雪園」第四代出世了。為甚麼稱為第四代呢?因為,「上海雪園」最初在上海開業,那已是幾十年前,由李姓家族主理,著名於時,是為第一代的生意。後來環境改變,「上海雪園」遷往香港再開,是其第二代,歸李姓後人李玉松掌舵,繼續很受歡迎。八十年代中,李拉隊移往法國巴黎復興此店,幾占巴黎中菜頂級地位,是其第三代。十年前,李氏又轉來美國小休。最近,中半島Millbrae市百老匯街頭一間法式食肆停頓,屋主覓李接手,他得到另一也是第四代同行合作,於是東山再起,重開這間「上海雪園」(Shanghai Winter Garden, 310 Broadway, Millbrae. CA 94030),所以是第四代。
  攜手合作的這位拍擋,等於是此次經營的中樞,他便是在灣區從事滬菜館達三十年的麥有明,七十年代麥出身香港滬菜首府「滬江」,年青有為,滬江來美國金山設立分店,成為香港餐館駐美六大之一,調麥來美輔導廚政,直至金山「滬江」結束。千禧年開始,麥自樹一幟,揀列治文區一手開設「新滬江」,當時舊「滬江」東主蔡倩芳兄嫂常約我前去作客,麥努力一番,那可以說是他個人發展此道的第一代。時移勢轉,過了一段日子,麥另有見地,將「新滬江」改為「煲煲掂」,注重新型煲仔菜,這是他的第二代。以「掂」作店的一套,使另一同業賞識,加股擴增,不久因故改組,麥撒手從那裡到年前搬去中半島San Carlos市自創綜合性小館「花鼓」,可謂第三代。這次參加Millbrae「上海雪園」的新生代,也就是他經歷的第四代了。
  聚集了兩位本幫菜四代前驅的這間老字號,自然招引了許多食家的期待。迴想當年的「雪園」,至今我仍記得香港舊店的冰糖圓菜、炒蟹粉、嚮油鱔糊和清炒蝦仁;同時我亦記得兩地「滬江」的一品鍋、蝦子大烏參、粉蒸肉和賽螃蟹,「新滬江」所製砂鍋大魚頭、清燉水魚和花雕醉雞。光陰荏苒,今時今日,格於環境需要和材料拘限,自難強求,處於第四代的新境遇,麥有明與李玉松安排了也有二百樣的菜譜,我覺得根本已屬超額,勉為其難。
  風雨如晦的周末,我們和幾位同好去試晚餐,於是依照菜譜找麥訂做了十樣,第(一)樣上桌是頭檯冷盤的醉香乳鴿、第(二)樣是頭檯冷盤的鎮江肴肉、第(三)是頭檯冷盤漂鴨腎及豬耳軟骨、另搭送客的頭檯冷盤蔥油海蜇頭、第(四)起到稱為獨持風味的主菜:蝦子海參、第(五)是江浙砂鍋系列的主菜:砂鍋大魚頭、第(六)是另一獨特風味的椒鹽元蹄、第(七)是雞鴨類主菜:全隻樟茶鴨、第(八)是菜蔬類的清炒大豆苗,然後出(九)飯類之一的砂鍋咸肉菜飯,最後是(十)甜品類的高麗荳沙。
  如今這些菜式,一般比以前清淡,避用味精,這是符合潮流的。我們所食十樣,(一)乳鴿和(三)鴨腎豬耳水準最高,食來可比當年三代同類出品,可算難得,如果乳鴿用酒更濃,會更勝人一籌。第(四)的蝦子海參,調理和火候可見功夫,只是海參並非從前的大烏參。第(六)元蹄的椒鹽酥脆之至,比焦黑的肉更出色。出色者還有第(十)甜品的高麗荳沙,意外滑潤;而(七)樟茶鴨還算香口,但(九)菜飯卻太清簡。
  
滬菜珍品如黃鱔蝦仁等,我未予挑選,因為此地不能覓到此類新鮮材料,這一點成為本幫菜在灣區的問題。
  此次晚宴,特別需要提出的是,我同去幾位好友食得非常高興,簡直是手舞足蹈,徒有盈樽觴,鎮此百端愁。


2
1
金山中半島上海雪園頭檯傑作﹕漂鴨腎及豬耳軟骨
雪園另一頭檯傑作﹕醉香乳鴿及鎮江肴肉
3 5
列為獨特風味的主菜﹕蝦子海參
另一獨特風味的主菜﹕椒鹽元蹄
4
新開雪園雞鴨類主菜之一的樟茶鴨
 
馬朗品味網訊 Ronald Mar's Taste of The World
金山南灣東西頂級美食
五樓登龍醑源增香